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卫计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高新区社会管理局,国际港务区社会事业局,委直属各单位,委机关各处室:

现将《2018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2月24日



2018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深化改革为牵引,以狠抓落实为主旋律,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基层、争一流,加快推进“健康西安”建设,努力维护群众健康,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医疗中心,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健康基础。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力打造卫计铁军

1.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巩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提升“两述一考”工作实效,健全完善党建联系点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组织台账管理。深入贯彻省市“三项机制”,加强干部选用工作,打造过硬的卫计铁军。

2.加强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理论学习宣传,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市重要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抓好各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及理论宣传活动。建立网络舆情监控平台,加强舆情收集与研判,抓好正面引导。用足用好各类新闻载体,围绕“健康西安”、深化医改、破解“看病难”等工作重点,加大政策解读、典型经验和改革成效的宣传力度。加强阵地管理、规范信息发布,探索开辟网络新媒体宣传阵地。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力挖掘、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弘扬行业正能量。

3.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党内监督、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健全完善“三重一大”民主决策机制,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坚决纠正“四风”新表现。强化行风建设“一岗双责”及主体责任落实,把行风建设融入各项业务工作,坚决落实“九不准”要求,实行行风一票否决制。开展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专项行动,健全长效机制,确保全系统全行业风清气正。

二、加快建设“健康西安”,全方位、全周期维护群众健康

4.全面实施“健康西安”战略。构建大健康共建体系,研究制订《健康西安2030行动规划》,建立健康建设委员会工作机制,研究探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扎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六进”活动和健康促进县创建活动。探索建立健康城市和健康细胞示范建设管理机制,推进周至县健康县城建设,完成6家省级健康细胞示范点建设。

5.强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市农村开展“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提升改造15万户以上。办好西安市“厕所革命”建设管理高峰论坛。调整完善各级爱国卫生组织机构。全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巩固提升和国卫复审工作。大力推进创建国家卫生镇和省市卫生先进单位、卫生乡镇、卫生村。协调各区县、开发区推进健康社区、健康村庄、健康机关、健康学校(幼托机构)、健康企业、健康医院等社会细胞健康示范点建设。扎实做好病媒生物防治管理工作。

6.坚持不懈抓好疾病防控。深入实施重大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开展疫情监测、预测和预警,重点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传染病防控,及时有效处置聚集性发病。开展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活动,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防控。进一步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做好精神卫生工作,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保持在80%以上。

7.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为所有贫困人口进行健康体检,全面做好精准识别。扎实落实贫困人口“四重保障”制度、“三个一批”分类救治、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核准信息质量、规范档案资料等方面工作。抓实做细城市医院对口帮扶县、乡、村医疗机构工作。加强贫困村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三、继续深化综合医改,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8.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快推动“双下沉、两提升”,完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分诊转诊模式和帮扶制度体系,在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全市建成13所紧密型医联体。在县镇一体化的基础上,每个区县都要建立县(区)镇村医共体,覆盖面达到50%以上。试点医联体实行总额预付制支付方式改革,重点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措施、考核机制和内部利益分配机制。

9.巩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果。扎实开展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将阎良等5个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范畴,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框架。开展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效果评估,探索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扩大医疗服务按病种收费试点,重点控制不合理用药、检查和治疗行为。认真做好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改革方案。

10.进一步健全医保体系。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加大大病保障力度。开展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总额付费、单病种付费与临床路径管理相结合等复合型付费方案,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种,加快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继续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保险衔接机制,落实“一站式”报销服务。推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区域全覆盖。

11.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药品耗材“两票制”,提高配送集中度,规范药品集中采购行为,提高耗材阳光采购率。完成直接挂网药品带量议价工作,开展部分高值医用耗材带量议价。建立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机制,确保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达到 40%以上。对重点药品、超常使用药品进行监控,动态更新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促进合理用药。加快医疗机构HIS系统与省级平台对接。推进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立总药师制度,规范医生处方行为,确保群众用药安全。

12.规范卫生计生综合监督。积极推进基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和队伍整合,承担公共卫生、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综合监督执法职责。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推动卫生计生系统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广双随机抽查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网格化监管模式,加大对非法行医、非法医疗美容等行为打击力度。

四、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不断丰富服务内涵

13.继续改善医疗服务和质量。启动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以医疗费用控制、医院窗口服务、后勤服务为突破口,持续提升群众满意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增至16个;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力争所有公立医院年底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患者占出院患者数30%以上,鼓励市属市管医院试点开展疾病诊断分组医疗质量评价,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大力推行日间手术,实现急慢分治。

14.增强基层服务能力。建立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完善职称考试和评审办法,指导区县改革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做好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保持在60%。继续做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新增项目,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以上。实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乡医考试,为基层补充乡村医生。

15.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供给,成立孵化中心,探索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基地。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扎实做好全市基层中医馆建设项目。制定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管理和技术规范,提升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能力。实施名中医传承工程,建立传承导师和传承人才管理体系。开展中医文化进学校进社区活动。

16.加快“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扩大居民健康卡项目应用范围,启动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在市属13所医院实现健康咨询、预约医疗、自助挂号、自助查询、诊间支付、健康管理等功能,优化就医流程。完善市县两级平台对接机制,出台平台数据质控管理办法,提升市级平台数据质量。完成西安市卫生计生信息专网核心端建设,搭建市、县、乡、村四级网络链路。

17.深化医养结合工作。进一步完善部门协作议事制度,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加强医院、养老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转诊机制,促进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做好老人慢病管理和康复护理。推动护理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医养结合动态监测和安宁疗护试点工作。

五、深化计生服务管理改革,提升计生家庭保障能力

18.积极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深入宣传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意见》,研究落实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配套措施,加强人口动态监测,推进出生人口信息互联共享,做好两孩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日常考核和问责力度。 加强区(县)、街道两级计生协会组织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群团组织作用,不断创新服务计生家庭及育龄群众新机制。

19.深化计生服务管理改革。从加强能力建设入手,探索推进基层卫生计生工作转型融合。深入开展计生服务管理先进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精细化管理镇街和卫生计生网格化社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爱扶助力度,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完善计生家庭综合保险。增强计生家庭保障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深入开展创建幸福家庭工作。做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关怀关爱流动人口,促进社会融合。

20.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大力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突出高龄高危孕产妇管理,畅通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和转诊通道,打造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推进妇幼技术服务资源和项目深度整合,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严格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和相关公卫服务项目规范化管理,创建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和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质量。

六、强化支撑和保障,促进事业科学快速发展

21.推进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实施《医疗健康三年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儿科、妇科、中医等紧缺类专科建设。制定鼓励引进优质高端医疗健康机构政策,推动社会办医提质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早日落地。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战略合作,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应用,提高诊疗服务效率。

22.加强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市属医学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在学术组织建设、科研立项等方面制定全方位培育扶持政策。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人才和优秀应届毕业生为主要对象,做好空军军医大学人才引进和校园招聘工作。拓宽医务人员对外交流渠道。加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建设,重点培养全科、儿科、精神科、妇产科和麻醉科等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项目向涉贫区县倾斜。

23.深入推进“行政效能革命”。全面优化行政许可等政务服务事项,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继续加大放管服力度,调整下放再生育审批权限。编制市级卫生计生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推行网上受理,通过在线办事、电话预约、邮寄送件等措施,让群众“最多跑一次”。

24.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大西安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市人民医院和高陵区中医院、鄠邑区人民医院、鄠邑区中医院、蓝田县县医院。全力支持高新国际医学中心、陆港国际医院等国际化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市第九医院、市中心血站改扩建项目建设。

25.强化财务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开展专项检查和审计,加强委系统国有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大对招标采购的监管,规范招标采购行为。

26.统筹做好其他工作。不断提升医疗机构涉外综合服务能力。加强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做好卫生应急、急救和重大会议活动保障。继续做好医疗援外和援藏工作。进一步提升干部保健和离退休干部服务水平。切实做好卫生计生系统信息公开、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督办落实等工作。依法从严从快处理医闹、伤医行为,完善医患纠纷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