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70号提案的复函

市农工党:

贵党提出的《关于完善我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议》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核心,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关于医改工作的安排部署,印发了《关于印发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意见的通知》(市政办发〔2015〕16号),提出了分级诊疗工作的总体思路,要求从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构建全科医师体系、推广家庭医生签约等九个方面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按照《实施意见》要求,我委以建强医疗联合体和县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为抓手,坚持“三医”联动,发挥市属医院特色专科优势,有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初步建立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一、我市分级诊疗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市分级诊疗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着力围绕一个目标(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置和利用效率),积极打造两种模式(在城区建立医疗联合体加全科医师团队模式、在远郊区县建立县镇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模式),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内龙头医院的带动作用,以病人利益为导向,逐步建立起具有西安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使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健康西安”。

二、分级诊疗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基层硬件建设。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6.22亿元,先后实施了周至、高陵等县区级医院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完成了2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所乡镇卫生院和3117所村卫生室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是积极构建全科医师体系。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基本保证了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都拥有2名以上的全科医生。全面推行二、三级医院全科医师团队到社区服务制度,2015年,全市已累计下派专家1015人次,接诊患者47845人次,开展各类学术讲座、教学查房及病例讨论等近千余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全科医师服务团队637个,推行全科医生(乡村医生)契约式服务,签约200余万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家庭签约列为考核全科医师团队和人员绩效工资的指标,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同时,各区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激励机制,设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奖、超时津贴等,“有签有补、谁签补谁”,鼓励家庭医生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加快推动信息化建设。

四是持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服务1年的规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60%以及“三险一金”等基本运行费用实行了足额保障,在部分区县试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结余用于人员绩效奖励,收入分配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倾斜,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是严格转诊管理。下发了《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做好双向转诊工作的通知》,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进行了合理划分,规定了转诊程序。要求各医疗机构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按照《陕西省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陕卫医发〔2014〕139号)及手术分级等相关规定要求,制定本机构疾病诊疗目录,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后向社会公示。已经加入医联体的单位,其疾病诊疗目录应同时向医联体牵头单位备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依据自身技术能力开展医疗服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或提供超出本单位技术能力的医疗服务。

六是积极调整医保政策。提高了新农合在基层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其中门诊报销比例由之前的乡镇级40%、村级50%,分别提高到65%和75%。按照《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实施配合分级诊疗制度有关政策的通知》(市人社发〔2016〕17号)规定,今年4月1日起参保人员因病情所需按照分级诊疗规范的要求,转往上级定点医疗机构的,只需补交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差额部分;转往下级定点医疗机构的,不再另行支付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其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连续住院累加计算。

七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2014年10月,省卫生计生委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和使用的政策调整为: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包括国家基本药物和陕西省增补药物)品规数不低于机构药品品规总数的70%,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不低于80%”。既保证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又解决了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的衔接问题。

八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正在与区县、市属市管医疗机构联网,市属市管三级医院HIS、LIS、PACS、OA系统基本建成,区级信息平台正在加快推进。

九是做好宣传工作。市卫计委通过省市主流媒体向社会公众发布分级诊疗政策解读及信息报道等新闻稿件20余篇。各区县以街道为单位,在各社区及城中村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分级诊疗工作的意义、流程、好处及下派专家坐诊信息,提高社会知晓率,积极争取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为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营造良好氛围。

三、分级诊疗工作取得的成效

第一,构建多元化医联体模式。我市积极探索以医联体为基础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统筹发展,突出特色。依据行政区划,结合医疗资源分布、医疗机构辐射半径及居民就医习惯等因素,统一规划布局建设区域型医联体;发挥市属医院儿科、眼科、妇产科、中医科、骨科等专科特色,建设专科医联体(医疗集团),打通优质资源纵向流动通道。二是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在构建医联体的过程中,突破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院、职工医院、军队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分工协作机制。三是多元探索,形式多样。在已经建成的医联体中,有技术合作型、全面托管型、院办院管型、专科医疗集团等多种形式,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四是构架完整,内涵丰富。在构成上层级明晰,涵盖所有级别的医疗机构;在管理上赋予牵头医院一定的医政管理职能,提高了医联体的管理效能;在服务上拓展功能,阎良区实现了区域信息协同,市儿童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西京医院开展了“互联网+”和“e会诊平台”试点。

2015年,城六区及沣东新城已建成25个医联体,涵盖了辖区内的59所二级医疗机构和6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470余万。监测显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同比增长2.48%,实施分级诊疗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第二,县镇村一体化模式不断完善。围绕解决优质医疗资源沉不下去、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农村群众看病不方便等突出问题,我市在7个远郊区县全面推行了县镇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积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分配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在县镇一体化改革的基础上,2012年,结合我市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我们在高陵区试点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核心是将村卫生室由个人举办转变为政府举办,由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乡村医生全部实行聘任制,运行经费和乡村医生薪酬由县级财政按月补助。目前,县镇村一体化改革已经扩大到7个远郊区县的18所区县级医疗机构和32所镇卫生院,新建62所标准化新型农村社区卫生室,县域内就诊比例从2012年的68.2%上升到2015年的87%。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实施意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强化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组建由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生带队、基层全科医师组成的全科医师服务团队,实施对患者全程健康管理,引导患者到基层就诊。二是继续深化医联体建设,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规定,规范各级医疗机构病种收治。三是以糖尿病和高血压为切入点,开展慢病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四是结合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医保报销政策,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引导机制。五是加快市级信息区域平台建设,整合现有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不断提高整体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六是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合理配比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精心策划,根据群众需要,设置分级诊疗专题,进行系列宣传。利用政务微博、西安发布等平台,对分级诊疗各项政策进行解读。充分发挥卫生计生基层网络作用,让群众听懂听清,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平稳开展。






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5月3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  琛  8678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