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

《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健康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高新区文旅健康局,国际港务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委直属各单位,委机关各处室、合署办公事业单位:

现将《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5月7日

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

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部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实施健康西安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决战决胜健康脱贫,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健康保障。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意见,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规范公立医院党委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规则。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抓细抓实党建基础工作,开展“五化”“五基”建设。扎实做好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

2.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坚持静态分析、专题调研和重点督查相结合,加强对委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力度。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改进干部推荐考察方式,坚持事业为上、依事择人。健全完善委直属单位中层领导干部选用机制。改进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工作,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突出加强对干部的政治监督,坚持“凡提四必”,加大对违规违纪选人用人问题查核督办力度。落实落细“三项机制”精神,严格做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工作,严爱结合打造卫生健康铁军。

3.落实落细“两个责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履职清单和工作纪实制度建设,加强形势分析研判,细化完善各类风险防控措施和管理办法。突出监督重点,落实“一岗双责”,强化日常监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加大监督检查一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化违规收送礼金专项整治工作,严防“四风”反弹。持续贯彻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省委“十条措施”和市委《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整治措施》等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拓展“基层减负年”工作。

4.建强宣传教育阵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加强理论宣传教育,落实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努力形成健康西安建设思想共识和强大动力。聚合各类媒体平台优势,优化自媒体平台建设,全面加强宣传工作。发掘宣传抗击疫情、健康脱贫等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以及医疗卫生重点亮点工作,积极营造尊医重卫舆论氛围。加强舆情监测处置工作,不断提升网信工作质量。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水平。

二、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5.从严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严格落实西安和其它口岸入境人员信息核查工作,严把“入境口岸排查、社区单位管控、发热门诊筛查”三道关口,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紧盯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和重点场所,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压实属地责任,严防疫情反弹。

6.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科学指导复工复产复学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重点场所、重点岗位人员健康管理,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尽最大可能发现、管控无症状感染者。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对“四类人员”及时开展溯源和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工作,查清传播链,阻断病毒传播。

7.全面落实“四早”“四集中”。规范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设置,严格落实排查措施,及时上报信息。集中医疗资源、专家力量,中西医并重,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和疏导等服务。加强出院患者管理,定期组织复诊。做好院感防控工作,全面实行标准预防,对高风险点实施额外防护,持续开展督导巡查。

8.做好疫情网格化管理。发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城乡社区防控工作中的作用,配合做好重点人员居家观察的体温体征监测、心理疏导、个人防护和外出风险提示等工作。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强化家庭防护措施,指导重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严防聚集性疫情发生。建立卫生员制度,织密基层防疫网络。

三、加快推进健康西安建设

9.全面实施健康西安行动。充分发挥市健康西安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制定《健康西安行动(2020-2030年)》,出台健康西安行动监测和考核方案,把健康西安行动执行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考核内容,组织开展年度测评。加强宣传推广和舆论监督,科学引导个人落实健康责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健康西安行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10.持续深化健康细胞建设。健康机关突出健康环境改善和健康行为养成,健康军营突出健康军营文化和健康主题活动,健康社区突出健康环境改善和健康服务供给,健康村庄突出环境卫生整治和公共卫生服务,健康学校突出健康知识传播和健康习惯培养,健康医院突出就医体验改善、疾病综合防治管理和职工健康关怀,健康企业突出健康制度建设和职工健康管理工作,健康家庭突出健康理念培育和健康行为养成,形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健康细胞。

1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做好省、市卫生先进单位、村镇的创建工作。建立全市控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控烟监督执法,开展监测评估。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四、决战决胜健康脱贫攻坚战

12.抓好政策落实。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增加至30种。落实县域内贫困人口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 结算服务。加强对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等4类慢性病、脑血管病等6类慢性病、大骨节病等6类地方病贫困患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持续推进县镇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聘用合格医务人员,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强化医疗卫生帮扶体系建设,推行“互联网+健康脱贫”。

13.抓好问题整改。结合2019年剩余贫困人口信息核查比对情况、 “一查一补两落实”活动、“三排查三清零”行动,摸清全市剩余5424户8769人中因病致贫人员底数,确保健康脱贫“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做好中央、省级巡视及各类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民主监督、督导暗访等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5月底前问题整改清零。

14.抓好长效机制建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健康脱贫重大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健康脱贫“四不摘”要求,保持健康脱贫政策稳定。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严防因疫因病返贫。

五、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5.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医院章程统领作用,健全医院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市属公立医院在内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自主权。积极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健全以质量为核心的医院考核评价机制,优化收入结构,加强医疗费用控制指标监测,逐步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

16.深化医联体内涵建设。建强医联体管理委员会和组织机构。做好国家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明确三级网格服务覆盖范围,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形成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县域医共体全域覆盖,支持高陵区做好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其他远郊区县选择不少于2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

17.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扩围工作。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清单管理制度。强化重点药品监控管理机制,开展低值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组织实施“两票制”信息化核验试点。加快医院药学服务转型发展,积极推动公立医疗机构总药师试点工作。

18.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运用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互联网+”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支持医疗机构开展远程会诊、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随访管理、远程指导等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快社区医疗移动支付和区县医院用卡环境改造,推进智慧医院APP和无卡化就医模式普及和应用,提升就医便捷度。

六、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19.推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研究制定《西安市医疗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1-2035》,协力共建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市中医医院南院区、市中心医院泾渭院区、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第一医院迁建、市第三医院二期扩建、市第九医院改扩建、市疾控中心新址、市中心血站新业务和综合楼等市级卫生健康领域“十大”重点建设项目,疏解城市中心功能,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20.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以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契机,推动国家儿童、骨科、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尽快落地,提升市级医院疑难重症诊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影响力。以强基层、树龙头为主线,提升7个远郊区县医疗服务能力,做强内、外、妇、儿、传染等基础学科;根据县域外转患者需要,做强2-5个重点专科。

2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和质控中心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和相关诊疗规范。以国家、我省三级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大力推行临床试验室质量管理和检验结果互认,规范抗肿瘤、抗菌、重点监控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和高值医用耗材使用,不断完善病种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22.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继续开展第二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预约诊疗纳入医疗机构制度建设,逐步扩大预约范围。推进日间手术、医务社工、检查结果互认、多学科诊疗等工作。按照国家创建标准,通过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优化服务方式、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业务管理、完善综合管理等措施,继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活动,推动社区医院建设。

23.提升中医药内涵和服务能力。制订《西安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一法一纲要”和《陕西省中医药条例》为重点,宣传培训中医药政策法规,推动中央、省级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建成国家区域中医肛肠诊疗中心和中医风湿病诊疗中心。支持综合医院合理设置中医门诊和病房,完善中西医协同机制。持续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开展基层中医馆卫生技术人员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重点建设名中医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55个,有序传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验方制剂。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系列活动,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

七、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24.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启动新一轮疾控机构建设,补齐基础设施、设备短板。依据国家政策,重新核定各级疾控中心人员编制,充实专业人员。加强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实施千人培训计划、百名优秀人才锻炼计划。加强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提升疾控中心业务能力。

25.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和预防控制能力。各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工作实际,做好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工作。2020年底4-6个区县达到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标准。完善卫生应急信息管理体系建设,实现电子健康卡与城市一码通对接,提升疫情预警、信息传报、数据分析信息化支撑能力。加强血液安全采集供应体系建设,强化血液应急保障。

26.强化重大疾病防控。持续稳步实施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启动第四轮艾滋病防治示范市建设。完成133个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任务。研究制订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方案,推进6个重大慢性病防治中心建设。推进落实地方病防治专项行动计划,加强近视防控等学生常见病监测和干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加大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力度。

27.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规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督促落实新增5元项目资金全部用于乡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扩大12类46项基本公卫服务覆盖面。认真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将考核结果与项目资金挂钩。以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医防融合服务新模式。

八、大力提供重点人群健康保障

28.提升母婴健康保障水平。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服务功能;以母婴安全五项制度为核心,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转诊机构规范化管理,提高产科服务质量,维护母婴安全。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等妇幼健康促进项目为重点,不断完善出生缺陷预防、筛查、诊治等全程服务,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推进适龄妇女“两癌”筛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儿童早期发展等妇女儿童公共卫生项目,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29.提升人口家庭发展水平。贯彻落实《关于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开展“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专项行动”,加强服务机构登记备案和督查管理工作,全市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机构50个,推进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依法落实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30.提升老龄健康服务水平。制定《“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加强老年病医院和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20%。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达10%以上。开展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工作,2020年市级试点达标单位不少于20个。全市创建老年友好型示范社区20个,老年友善型医疗卫生机构达20%以上。持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氛围。

31.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加强职业健康行政管理体系、监测体系、监督执法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开展职业健康监管人员、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等培训工作,提升监管能力和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能力。组织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

九、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3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做好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工作,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招聘条件可放宽至大专。2020年计划引进医学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300名。做好高层次医学团队人才引进和新建医院人才储备工作。

33.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建设好国家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充分利用驻地高校人才和科研资源优势,加强对优秀博士、杰出青年等年轻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继续做好农村订单定向生招生计划工作,大力开展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使全科医生数量基本满足家庭医生签约和分级诊疗制度需要。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导向,组织开展国科金孵育项目,每年计划培育面上项目10项、培育青年项目20项。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鼓励对外交流合作,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临床学科。

34.提高医疗卫生人员待遇。全面落实“两个允许”,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完善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允许我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突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合理申报绩效工资提高量。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核定以及内部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办法,建立符合卫生健康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重点提高儿科、产科、麻醉科、病理科、精神科、全科医学等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关心关爱卫生健康一线工作人员,组织开展表彰活动。

十、增强卫生健康综合治理能力

35.加强法治建设。贯彻执行《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落实市委关于全面依法治市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下放和承接,营造平等、透明、可预期的卫生健康法治环境。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三项制度”。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监督检查,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36.推进“行政效能革命”。强化政务服务管理,实现卫生健康政务服务“一门”“一网”“一窗”模式。落实“一网通办”,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i西安”APP全流程移动办理。推进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做好促进诊所发展试点城市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卫生健康项目落地。

37.增强依法监管能力。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持续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组织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尘毒危害企业等8大专项整治。推行医疗机构信用综合评价制度,建立“信用+卫生监督”新模式。全面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开展新一轮大型医院巡查工作,保持行风建设高压态势。

38.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开展“一十百千万”行动为抓手,在整治乱点乱象上见成效。在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整治十个行业乱象,明确部门责任分工,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医疗行业管理明显加强,长效机制更加健全。

十一、统筹做好其他工作

39.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责任和单位主体责任,全面开展信访维稳、反恐防恐等平安建设工作。健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以节能为突破口,加强医院后勤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全市计生协机构改革,强化各级计生协组织建设。统筹做好干部保健、重大活动医疗保障、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