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家风家训云诵读活动(其四)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强化委系统干部职工家风建设,传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的好传统,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委系统组织开展“经典家风、家训、家书”云诵读活动。通过活动不断引导党员干部将爱岗敬业与修身齐家相结合,发挥家庭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对廉洁家风文化的思想认识、文化认知、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使党员干部有家规的约束,有家人的监督,有家风的引领,提升以德齐家、以廉保家的意识,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

本期的“经典家风、家训、家书”云诵读和大家分享的是由西安市中心医院第一党支部青年委员、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贾晓涛带来的《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西安市中心医院第三党支部纪检委员、门诊办主任薛瑞带来的《“训俭”醒一人,“家范”正万家》以及西安市中心医院机关一支部韩昆恒分享的《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三篇作品。

市中心医院第一党支部青年委员、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贾晓涛

贾晓涛 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中共党员,硕士、博士在读;西安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西安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运动障碍学组委员、免疫学组委员。曾荣获陕西省抗癫痫协会病例分享比赛一等奖;延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获西安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市者,货之准也。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则百事治。百事治,则百用节矣;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各项事业都产生于周详的谋略,成功于辛勤努力,失败于骄奢放纵。“生于虑”,就是要未雨绸缪,周密考虑和精心的安排各项工作。“成于务”,就是要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失于傲”,就是说形势越好,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借用《管子·乘马》中的“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一语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管子·乘马》中的这句话,意在勉励广大干部群众要团结一致,在新时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深入、推向前进。

第三党支部纪检委员、门诊办主任 薛瑞

薛瑞 西安市中心医院门诊办主任 本科学历 中共党员。从事门诊工作多年,有丰富的门诊管理经验。工作中善于从细节入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生活中积极乐观,以最大的热情服务于每一位患者。


“训俭”醒一人,“家范”正万家

《曾国藩家书》中有这样一则家训:“弟为余照料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谊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意思是说“弟弟为我照料家事,最重要的是以节俭为主,情意要厚重,花销要节俭,这是治家之本。”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在曾国藩看来,“勤俭本持家之道”。因此,即使在位极人臣、富贵及顶之时,他亦不忘告诫子弟不可丧失勤俭治家之本。他在家书中着重笔墨阐述“勤俭”之义,他说“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并告诫其弟:“弟每用一钱,均需三思。至嘱!”。

从艰难困苦中走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强调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用自己种的豆角、西红柿招待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整顿饭算下来也就1.5元,陈嘉庚看了看饭菜,意味深长地对毛泽东说:“得天下者,共产党也”。历史果如其言,新中国宣告成立,这件事也成为一段佳话。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处江湖之远的普通百姓,还是居庙堂之高的食禄者,都应以俭素为荣,在俭素的生活中以俭养德、锻炼意志、身体力行,使俭素之美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机关一支部韩昆恒

韩昆恒 西安市中心医院政工科科员,中共党员,本科。工作中能熟练的配合科室人员及支部书记完成日常党务工作,团结同事,认真刻苦,曾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生活中乐观向上,闲暇之余不忘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并紧密地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为一体,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怀,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中国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韩昆恒.rar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贾晓涛.rar

“训俭”醒一人,“家范”正万家   薛瑞.mp3